精神病科普知识(三)
心境障碍
躁狂抑郁症、情感性精神病、情感性精神障碍、心境障碍
1、定义:一组情感(心境)显著而持久改变,以情感高涨或低落(可伴或不伴焦虑),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,间隙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,具有复发倾向,预后一般较好。
2、病因:遗传因素、心理社会因素、生化假说、第二信使平衡假说、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、神经电生理研究、应激假说、神经影像学。
3、疾病分类学:一元法、二分法、按分类法系统分类和几种特殊或有争议的分类。
4、临床表现:
一、抑郁发作:抑郁症状群
1、 情绪低落;
2、 悲观失望:消极自杀的根源;
3、 兴趣减少或缺失:“不再热心” “看破红尘”;
4、 精力减退:力不从心、区别生活赖散;
5、 精神运动性抑制:沉重、迟缓、纹丝不动、木僵状态;
6、 生物性症状:睡眠障碍、昼重夕轻、食欲减退、体重减轻、性欲减退或消失、内脏功能下降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各种症状;
7、躯体诉说与疑病症状;
8、其它精神症状:精神病性抑郁可出现各种妄想、人格解体、强迫症状等
二、躁狂发作
(一)躁狂症状群
1、情感高涨或激惹 必备症状
2、思维奔逸 特征性症状
3、夸大观念和妄想
4、注意转移 重要症状 随境转移
5、活动增多
6、一般表现 服装和修饰
(二)对躁狂症状认识的新概念
躁狂发作时,“分裂性症状”并非罕见,易激惹已被认为与情感高涨具有同等重要的临床表现。
6、 诊断与鉴别诊断:
符合CCMD-3诊断标准
1、症状学标准2、病程标准3、严重程度标准
4、排除标准继发性心境障碍
脑器质性疾病、躯体疾病和某些药物(精神活性物质)均可导致继发性心境障碍,与原发性心境障碍的鉴别要点如下:
(1)存在器质性疾病的临床证据、相应药物或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史,体格检查发现阳性体征,实验室检查有异常指标;
(2)可出现意识障碍、遗忘综合征或智能障碍,而原发性心境障碍一般无意识障碍(谵妄性躁狂除外)、记忆障碍和智能障碍;
(3)继发性心境障碍的症状/病程发生、发展、转归与原发器质性疾病或药物使用史存在相关性。
抑郁症与广泛性焦虑障碍(GAD)
抑郁症最常伴随焦虑症状,而GAD患者也可有程度不等的抑郁症状,两者存在很大的重叠表现,同时存在时常难以鉴别。其鉴别要点:
(1)一种症状为突出表现,而另一组症状不足以作出相应诊断时,可考虑诊断前者;
(2)抑郁与焦虑同样突出存在,且均符合各自诊断标准时,可做出共病诊断;
(3)需要强调的是GAD的诊断依据中必须包含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症状。
抑郁症与恶劣心境:抑郁症以内因为主,家属遗传史, 精神运动性迟缓症状明显,有明显的生物学特征性症状,可伴有精神性症状。多为自限性病程;
---病期冗长,至少持续2年,而且间隙期短
病前性格可为循环性格或不一定
---多愁善感,抑郁寡欢,内向
治疗:
一、躁狂症治疗
(一)注意接触方式,引导工娱治疗,保持营养,
保证充分睡眠,防止伤人毁物
(二)药物治疗
1、锂盐 剂量 副反应
2、抗癫痫药物
3、抗焦虑药物 氯硝安定 罗拉
4、新型抗精神病药物
5、电休克
临床应用
1、急性躁狂和症状严重的躁狂患者
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
2、慢性躁狂及轻性躁狂
可选锂盐、丙戊酸钠等药物治疗,剂量不宜过大
3、精神病性躁狂
锂盐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或丙戊酸钠
二、抑郁症的治疗
(一)严防消极,维持营养,保证睡眠
(二)抗抑郁治疗
1、三环类抗抑郁药(TCA):丙咪嗪、阿米替林、多虑平、氯丙咪嗪
2、四环类抗抑郁药:麦普替林、米安舍林
3、单胺氧化酶抑制剂
4、SSRI:氟西汀(百忧解、优克、奥麦伦)、
氟伏草胺、帕罗西汀、舍曲林、西酞普兰
5、可逆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(RIMAS):吗氯贝胺
6、去甲肾上腺能和特异五羟色胺受体拮抗剂类(NASSA):米他扎平
7、新型三环类药:噻奈普汀(Tianeptine)
8、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回收抑制剂(NDRI):布普品(bupropion)
9、5羟色胺拮抗/回收抑制剂(SARI):曲唑酮(trazodne)
10、五羟色胺双作用机制抗抑郁剂:艾司西酞普兰
11、选择性五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(SSNRI):
万拉法新、盐酸度洛西丁
12、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:瑞波西汀
三、电休克治疗
四、锂盐治疗 预防作用
五、舒必利治疗
六、心理治疗 婚姻、家庭治疗
人际交往心理治疗
认知-行为治疗
7、病程与预后:
抑郁症:病程变化很大,短的恢复较快;长者可进入慢性化病程,一次发作的平均病期6个月;一次发作,预后较好;治疗6个月,1/2患者病情缓解治疗2年,3/4患者病情缓解,1/4为慢性抑郁;慢性抑郁病人中约15%发作持续5年后才缓解;缓解率90%,10%患者持续时间更长,不能缓解。
躁狂症:复发性疾病;一次发作平均持续时间3个月部分躁狂症成为慢性,首次发病年龄小预后差。